
当地时间10月11日,伊万卡·特朗普在特拉维夫出席“中东和平与创新未来”论坛,并发表了一场引发全球关注的演讲。她以沉稳的语气谈到“持久和平的希望”,声称“和平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,而是人类共同的使命”。然而,这番言辞并未赢得一致掌声,反而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争议。

当天,现年43岁的伊万卡身穿一袭黑色连衣裙亮相,造型简洁克制,语调温和,仿佛刻意与其父亲的那种强硬、对抗的政治风格保持距离。她在演讲中称:“以色列人民的韧性和信仰令人敬佩。只要各方都怀有信心,和平就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。”她还提及宗教间的理解、女性在和平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创新合作的潜力,试图以一种跨越政治立场的姿态,传递出“温和外交”的讯息。

据报道称,当天有40万人聚集在“人质广场”聆听伊万卡以及她的丈夫贾里德·库什纳的讲话。
然而,舆论并不买账。有美国媒体评论称:“伊万卡谈论和平,却选择在战争阴影下的特拉维夫发声,这本身就充满政治意味。”过去数月,以巴冲突持续加剧,平民伤亡不断,伊万卡却在演讲中避谈加沙地区的人道危机,也未触及特朗普政府时期《亚伯拉罕协议》的现状与局限,这被不少观察者认为是“选择性失声”。
以色列媒体的评论更为尖锐:“这是一场充满外交辞令的秀,意在修复她与国际舞台的关系,而非真正的和平倡议。”
阿拉伯世界很难对伊万卡抱有好感,黎巴嫩媒体评论称,伊万卡所谓的“持久和平”建立在美国-以色列同盟的逻辑之上,而非真正的对等对话。“这种和平只属于获益者,而不是所有流血的家庭。”

社交媒体上,对伊万卡的评论也是两极分化。虽然有支持者称赞她“优雅、理智、有外交风度”,认为她比父亲“更能代表新时代的美国形象”;但更多批评者质疑她的真诚,讽刺道:“她谈和平,却站在一方土地上,对另一方保持沉默。”还有人直言:“她不代表和平,她代表的是沉默的特权。”
分析人士指出,伊万卡近年来虽淡出政坛,但在美国政治版图上,她依然被视为“温和派的特朗普象征”。她的发声往往被解读为父亲政治布局的一部分,既维系以色列保守派的好感,又试图让特朗普家族的形象显得更“理性”与“现代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这是伊万卡罕见的一次公开演讲,但这并非她首次在以色列公开亮相。
早在2018年,她就代表美国政府出席了耶路撒冷美大使馆的开馆仪式,当日巴勒斯坦抗议民众与以军爆发冲突,造成大量伤亡。那一幕成为她政治生涯中最具争议的瞬间。
七年后,她再次站在以色列的讲台上,试图以温和、理性的形象谈论“和平”,无疑带有象征意义:一种“去父化”的姿态,一种试图重塑自我政治身份的努力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伊万卡的“和平演讲”像是一场镜像表演,她想展现一种温柔的力量,却被现实的裂痕照得更加模糊。中东的战火、政治的算计、人道的困境,都让“和平”二字显得沉重而复杂。她的愿景或许真诚,但在满是尘烟的土地上,每一句“持久和平”的誓言,都难免被怀疑为政治装饰